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28
基础与临床研究
微/纳米表面对骨质疏松下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李永锋,高媛,肖剑锐,孔亮,胡开进
口腔医学. 2012, 32(1):  1-4. 
摘要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时间微/纳米表面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机械处理组和微/纳米表面组种植体植入去势SD大鼠股骨远端,术后0、4、12周对大鼠进行活体显微CT扫描。术后12周大鼠处死取材,行组织学分析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显微CT结果提示,实验组骨小梁数目(Tb.N)、骨体积分数(BV/TV)在4周和12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骨小梁间隙(Tb.Sp)在12周显著减小(P<0.01)。术后12周,对照组最大拔出力及骨结合率分别是(76.85±12.05)N,(20.73±2.56)%,而在实验组为(99.25±10.42)N,(28.63±1.82)%,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结果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纳米表面有利于改善骨质疏松条件下种植体骨结合。
CCK-8法和MTT法评价医用抗菌不锈钢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
张丹,南黎,任玲,张扬,薛楠,刘欢叶
口腔医学. 2012, 32(1):  5-8. 
摘要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通过MTT法和CCK-8法对医用抗菌不锈钢的细胞毒性进行比较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学证据。方法 将各组材料制备成15 mm×10 mm×3 mm的长方体试件,按样品表面积:溶液体积3 cm~2/ml的比例制备浸提液,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24、48、72 h的细胞形态,并通过MTT比色法和CCK-8法得出细胞在培养24、48、72 h的吸光度(A)值,进而计算其RGR评价抗菌不锈钢的细胞毒性。结果 ①培养48 h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阳性对照组细胞表现出明显的中毒形态,其余各组细胞生长旺盛,医用不锈钢及抗菌不锈钢组开始出现少量细胞核固缩。②MTT实验中,阴性对照组、不锈钢试件组及阳性对照组的A值呈递减趋势,但抗菌不锈钢和普通医用不锈钢的A值无显著差异。③CCK-8实验结果显示,各组A值按阴性对照组、抗菌不锈钢试件组、普通医用不锈钢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的顺序呈递减趋势,差异有显著性。④实验中各组试件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结论 ①抗菌不锈钢毒性等级与医用不锈钢相同,符合口腔正畸材料的临床应用要求。②CCK-8法较MTT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值得推广应用。
成骨细胞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梁莉,周威,余继锋,温莉莎
口腔医学. 2012, 32(1):  9-11. 
摘要 ( 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成骨细胞(osteoblast cells,OBs)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 cells,HPLF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建立人OBs与HPLFs共培养系统,通过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测法观察成骨细胞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3 d和5 d时,共培养组HPLFs细胞计数分别为3.5×10~4个/ml及7.5×10~4个/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PLFs细胞计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LF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比较中,transwell共培养组HPLFs ALP活性高于对照组。在3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d及7 d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OBs可能抑制HPLFs的增殖,促进HPLFs ALP活性。
Etanercept作用下糖尿病Wistar大鼠牙周炎变化的实验研究
王芳,杨关鑫,赵玉红
口腔医学. 2012, 32(1):  12-14,24. 
摘要 ( 5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Etanercept对实验性糖尿病Wistar大鼠牙周炎的影响。方法 12周龄Wistar大鼠45只,腹腔内一次性注射STZ诱导糖尿病。结扎糖尿病大鼠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将实验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牙周炎组和糖尿病牙周炎+Etanercept组。观察大鼠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松动度。免疫组化观察IL-1β、IL-6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松动度与糖尿病牙周炎组和糖尿病牙周炎+Etanercept组有差别(P<0.05);糖尿病牙周炎组和糖尿病牙周炎+Etanercept组相比有差别(P<0.05)。糖尿病牙周炎组中IL-1β、IL-6表达高于糖尿病组(P<0.05),各时间段糖尿病牙周炎+Etanercept组牙周组织中IL-1β、IL-6表达低于糖尿病牙周炎组(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Etanercept对实验性糖尿病Wistar大鼠牙周炎有抑制作用。
荧光原位杂交观察口腔原位菌斑中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的动态变化的研究
刘靖,王韦玮,胡凡,陈武
口腔医学. 2012, 32(1):  15-18. 
摘要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口腔原位菌斑形成过程中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的动态变化。方法 专业洁治后,7个志愿者佩戴可形成口内菌斑生物膜以供原位菌斑研究的上颌装置,分别佩戴12 h、1 d、2 d、3 d、5 d后,取下样本,与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2种细菌在菌斑形成发育中的分布及比例。结果菌斑生物膜厚度由5.26μm逐渐发育增加为46.93μm。12 h细菌仅形成平铺片状,链球菌占绝大多数,未见具核梭杆菌;此后细菌排列趋于密集,菌斑厚度逐渐增加,最后形成团块状菌斑。链球菌在2、3 d菌斑中比例下降;具核梭杆菌在5 d菌斑中比例比3 d上升107%。结论 链球菌在早期菌斑中为优势菌,具核梭杆菌在菌斑发育中期数量逐渐增加。2种细菌在菌斑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多种附着体在复杂可摘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王培志,光寒冰,夏露,吴凤鸣,王国平
口腔医学. 2012, 32(1):  19-21. 
摘要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多种附着体联合应用在可摘义齿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患者联合多种附着体进行局部可摘义齿修复,在修复后每年进行复查,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1~4年的复查,局部可摘义齿能正常行使功能,基牙临床指征均正常,无炎症、松动发生,患者表示满意。结论 选择合适的附着体,能有效的保存基牙,恢复患者口颌功能。
压膜式前方牵引器的临床应用
郑巍,王石
口腔医学. 2012, 32(1):  22-24. 
摘要 ( 4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压膜式前方牵引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方法 选择2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2.8岁。行前方牵引8个月,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硬组织分析,并进行治疗前后测量结果的配对t检验。结果 前方牵引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上颌骨及上牙弓均前移,患者的反牙合解除,SNA、ANB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压膜式前方牵引器是一种美观舒适,制作简单,戴用便捷、固位好,疗效佳的前方牵引口内装置。
牙本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测定及其对牙本质胶原降解作用的研究
周恬,朱梓园,张保卫
口腔医学. 2012, 32(1):  25-28. 
摘要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检测并研究冠根部的牙本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对牙本质胶原纤维降解的作用。方法 将牙本质粉经盐酸胍提取,然后经EDTA循环脱矿,再经盐酸胍提取。提取物经免疫印迹与酶谱分析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酶的活性。扫描电镜观察脱矿及脱矿后置于人工唾液中的冠根部牙本质表面结构变化。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提取物中含有MMP-2,9。酶谱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物中MMP-2,9均具有活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脱矿的冠根部表面胶原纤维较完整;而脱矿后置于人工唾液中的牙本质表而胶原纤维断裂,结构紊乱。结论 冠根部牙本质中含有活性的MMP-2,9。脱矿过程中的低pH值能使牙本质中的MMP活化,在中性时可降解胶原纤维。
脱敏剂MS-COAT阻塞牙本质小管的电镜观察分析
钱进,钟良军
口腔医学. 2012, 32(1):  29-32. 
摘要 ( 5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脱敏剂MS-COAT对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效果,分析其对于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机理。方法 制作牙本质小管暴露模型,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使用MS-COAT脱敏剂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牙本质小管表面情况。同时通过能谱分析拍摄扫描电镜图片,对牙本质小管堵塞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MS-COAT处理组横断面牙本质小管大部分被晶体类物质封闭,纵断面可见牙本质小管内有堵塞物。对堵塞物及牙本质成分进行能谱分析:堵塞物主要成分为钙和磷,牙本质含钙磷量97.44%,堵塞物含钙磷量较低结论 MS-COAT脱敏剂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表面和内部,具有较好的脱敏的作用。
成人下颌第三磨牙与下前牙拥挤的相关性研究
蔡思嘉,易新,张扬
口腔医学. 2012, 32(1):  33-35. 
摘要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通过讲究成人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及萌出间隙与下前牙不齐指数间的相关性,探讨下颌第三磨牙是否为导致下前牙拥挤的原因及下颌第三磨牙是否应在正畸治疗中拔除。方法 选择成人骨性Ⅰ类下颌前牙区拥挤的患者34例,在治疗前的下颌记存模型上测量下前牙不齐指数,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及萌出间隙,分析下颌第三磨牙与下前牙拥挤的相关性。结果 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及萌出间隙与下前牙不齐指数间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不能证明下颌第三磨牙是下前牙拥挤的主要原因,应尽量避免预防性拔除没有临床症状的第三磨牙。
不锈钢方丝弹性值对摩擦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敏,侯录,徐实谦
口腔医学. 2012, 32(1):  36-38,47. 
摘要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正畸用不锈钢丝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对弓丝与托槽间摩擦力的影响。方法 对正畸用不锈钢方丝分成A、B、C、D四组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分别测试六翼托槽与不同热处理温度的不锈钢方丝在弹力结扎圈结扎方式下的摩擦力大小。结果 520℃度组与任意一组比较摩擦力测试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360℃,440℃和未经热处理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加热处理后,弓丝热处理温度为520℃度时弓丝弹性模数最大,弓丝回弹小。结论 弹性模数的增加导致方丝回弹性降低是引起摩擦力测试值存在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经360℃、440℃热处理的不锈钢方丝,有利于托槽沿弓丝滑动,适于关闭间隙阶段;经520℃热处理,利于精细调整阶段的牙齿移动,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MTA、GIC、银汞合金修复髓腔穿孔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董佳增,何建明,周峰,王辉
口腔医学. 2012, 32(1):  39-40. 
摘要 ( 5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比较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和银汞合金3种修复材料治疗医源性髓腔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临床病例随机分组,共有62例髓腔穿孔病例纳入分析,其中MTA组21例,GIC组22例,银汞合金组19例。分别进行穿孔修补并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和充填,术后3个月,根据临床症状评价短期疗效。结果 MTA组有效率为90.48%(19/21),GIC组有效率为59.09%(13/22),银汞合金组有效率为52.63%(10/19)。MTA组与其他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MTA组有效率高于GIC组和银汞合金组(P<0.05)。结论 MTA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硬组织的形成,封闭性能好,在髓腔穿孔修补中的临床效果优于GIC和银汞合金。
吸烟对牙周炎患者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李琨,陈清华,张华湘
口腔医学. 2012, 32(1):  41-43. 
摘要 ( 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比较吸烟与不吸烟牙周炎患者实施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术(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时,对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上中到重度的牙周炎患者,其中53例吸烟患者,56例非吸烟患者,局麻下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后,局部龈下放置25%的甲硝唑膜。由同一位检查者分别于初诊及6个月复诊时用牙周探针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结果 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吸烟组PD减小量和CAL增加量均小于不吸烟组(P<0.05),螺旋体比例降低量吸烟组亦较小(P<0.05)。结论 吸烟患者对SRP治疗的反应性较差,且对于局部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亦较低。
临床报道
调查研究
大学生群体口腔就医行为的实证分析
查光玉,刘丹,潘丽萍,张加理
口腔医学. 2012, 32(1):  44-47. 
摘要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学生群体口腔就医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以期发现造成目前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且存在诸多不当的就医行为的原因。方法 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原理,通过横断面调查来获取对大学生群体口腔就医行为的诸多影响的资料,利用聚类分析等手段,分析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口腔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 影响大学生口腔就医行为的因素主要分为三大类:对口腔疾病的认识程度;自身口腔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口腔健康知识来源途径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结论 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口腔就医行为,就必须从3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大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识程度,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最后还要深入开展多渠道的形式各样的有效宣传,特别是对学生父母、老师的健康促进活动。
上海市长宁区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效果研究
蔡蔚,蒋宝凤,张莲华
口腔医学. 2012, 32(1):  48-49. 
摘要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对降低幼儿乳牙龋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长宁区10个街(镇)足月出生的沪籍婴儿682名为干预组,749名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婴儿家长开展口腔健康早期干预。结果 干预组幼儿2.0岁、2.5岁、3.0岁乳牙患龋率分别为0.29%,7.62%,13.93%,龋均分别为0.007,0.16,0.30;对照组幼儿3岁乳牙患龋率为29.24%,龋均为0.85,干预组和对照组幼儿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均有显著性差导(P<0.01)。结论 开展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对降低幼儿乳牙龋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应积极推广。
讲座
整合性正畸治疗
吴拓江
口腔医学. 2012, 32(1):  50-52. 
摘要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整合性正畸治疗(complete clinical orthodontics,CCO)的理念,是一个整合各种先进正畸理论,强调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下进行诊断、计划制定和实施的综合性治疗理念。它不单单是一种矫治技术,更是力求用一种综合手段治疗所有类型患者并达到良好、稳定效果的独特理念。在这一框架内,结合运用了主动自锁托槽、直丝弓矫治器和Thermal镍钛弓丝等矫治理论的精髓和先进的矫治材料,主导思想是用统一的矫治技术解决所有的畸形矫治,达到一致的矫治效果。
综述
软组织侧貌的研究与应用
卞志强,王旭霞,张君
口腔医学. 2012, 32(1):  53-55. 
摘要 ( 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软硬组织形态学表明不能以硬组织结构简单地类推覆盖在其上的软组织,且软组织侧貌并不随着牙列的改善而发生完全一致的改观,因此正畸治疗中不能仅以牙、牙合、颌的分析来预测软组织侧貌的改变。对软组织形态的考虑也会影响正畸医师的矫治设计。作者从软组织侧貌的特点、测量方法以及辅助检查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机械负荷引起的颞下颌关节软骨下骨改变
史舒雅,吴拓江
口腔医学. 2012, 32(1):  56-58. 
摘要 ( 3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是其对于内外环境改变的生物适应过程,它包括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两方面的变化。以往大部分是研究在机械负荷下引起的关节软骨的改变,而目前已经将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位。软骨下骨在传导压力和关节改建中的特点正在逐步被发现。本文就软骨下骨在承受机械负荷时的形态学变化、组织学变化以及分子生物学变化作一综述。
临床实践
种植支抗结合扩弓螺旋簧在腭中缝扩展中的临床应用
石敏
口腔医学. 2012, 32(1):  59-60. 
摘要 ( 6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种植支抗结合扩弓螺旋簧在替牙期、恒牙早期牙弓狭窄患者腭中缝扩展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在硬腭上相当于43 34、65 56腭侧龈缘至腭中缝的中、外1/3交界处种植4颗微螺钉,结合扩弓螺旋簧制作矫治器,对7例牙弓狭窄患者进行腭中缝扩展。结果 7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上牙弓狭窄患者,临床应用种植支抗结合扩弓螺旋簧矫治器进行矫治,除1例未能坚持戴用保持器外,其余85.7%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 种植支抗结合扩弓螺旋簧行腭中缝扩展是治疗上牙弓狭窄的一种高效易行的方法 。
纤维桩应用于前牙残冠修复中的临床体会
费其芳,叶衡峰,章红英,邹卫英
口腔医学. 2012, 32(1):  60-61. 
摘要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桩在前牙残冠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41例51颗前牙残冠应用纤维桩加铸瓷冠修复,对照组40例51颗前牙残冠应用铸造桩加铸瓷冠修复。结果 经术后6~24个月的临床疗效追踪观察,治疗组51颗患牙有49颗有效,2颗无效,修复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51颗患牙43颗有效,8颗无效,修复有效率为84.31%。结论纤维桩在前牙残冠的桩核冠修复中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功能重衬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陈婷,詹若军
口腔医学. 2012, 32(1):  62-63. 
摘要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 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义齿,利用印模膏对义齿游离端组织面进行功能重衬。结果 88.89%的患者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制作的义齿疗效良好。结论 功能重衬印模方法 可作为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选择。
遗传性乳光牙患者附着体修复的效果观察
陈小虎
口腔医学. 2012, 32(1):  63-64. 
摘要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固定修复与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 对2例遗传性乳光牙患者进行咬合重建,采用固定修复及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部分,并长期随访评价修复后效果,观察疗效及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结果 义齿修复效果良好,2年后1例患者义齿部分损坏,仍可达到良好的咀嚼效果。结论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附着体义齿修复是可行的,但须长期随访观察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