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承办的“2015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于2015年10月9日至1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来自全国40多个口腔院校的47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大会发言及优秀青年研究奖评选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术交流。
美国南加州大学柴洋教授作了题为“Stem cells and their regulatory niches in the craniofacial region”的报告,详细阐述了牙齿发育过程中干细胞转化调控的重要信号通路及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为颅颌面组织再生提供了实验基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施松涛教授作了题为“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immune Therapies”的报告,揭示了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细胞治疗中,间充质干细胞对宿主免疫细胞的调节功能,提出了通过药物控制局部环境细胞因子的表达加强骨再生的新思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陈万军教授作了题为 “Antibiotics in neonatal life increase susceptibility to psoriasis”的报告,提出免疫细胞与黏膜系统微生物群存在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可能对某些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或易感性具有重要作用。陈教授课题组以小鼠为模型,发现成年鼠给予抗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抗生素可减轻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皮肤表现,而在新生鼠,抗生素的应用可加重银屑病的症状。美国杜兰大学陈一平教授做了题为“BMP signaling in tooth development”的报告,详尽介绍了BMP/Smad途径在牙发育过程的每个阶段的作用,尤其强调了BMP途径在牙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吴祖泽院士委托王华副研究员光临会议并做了题为“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的临床前研究”的特邀专题演讲,就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的这一干细胞新药的研究目的和根据,细胞来源,移植方式及有效性安全性,研发和审报情况做了详尽的介绍,为慢性牙周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山东大学医学院陈哲宇教授做了“TrkB顺轴突转运机制”的特邀报告,报告了顺向轴突输送相关的重要因子,进一步阐述了对TrkB顺向轴突输送精准调控机制的理解。
同时,大会还邀请了一系列国内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做专题报告。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唾液腺发现硝酸盐转运通道及应用”的报告,通过小型猪腮腺萎缩模型的建立提示腮腺是机体主导唾液硝酸盐转运的主要器官,基于唾液腺发现了哺乳动物细胞膜存在硝酸盐转运通道,经该通道转运至细胞内的硝酸盐可转化为一氧化氮,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并发现硝酸盐在应急状态及头颈部放射治疗中具有保护胃肠道及唾液腺的作用。第四军医大学金岩教授作了题为“局部与系统来源MSC的功能比较与应用”的报告,通过研究比较骨髓MSC与局部组织特异性MSC的增殖、分化的基因调控特点,阐明其中的细胞信号分子传递,microRNA以及不同的基因对MSC成骨的分子调控机制,进一步证明了MSC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利用CA技术可以修复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愈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边专教授委托何淼博士作了题为“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全基因关联分析”的报告,介绍了利用GWAS研究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关联的遗传变异,鉴定出中国汉族人群NSCLP的易感位点/基因,并在其他表型和多种族人群中进行验证。利用分层分析,鉴定出表型差异关联区域/基因。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表现遗传学靶向癌蛋白EZH2的抗肿瘤新策略”的报告,课题组应用operatta platform技术高通量筛选天然产物库发现,藤黄新酸是一类新型的EZH2制剂,能通过CHIP介导的泛素化作用,直接诱导EZH2蛋白的有效降解,从而使得EZH2作为催化酶和共转录因子的物质基础完全丧失,揭示了一种靶向降解EZH2、彻底关闭其功能的新型抗癌策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郭维华教授做了题为“亚圆形细胞成牙分化与牙组织再生”的报告,对牙源性细胞牙向分化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对牙源性细胞的特异性调控因子,定向分化诱导技术体系和承压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阐明其在牙齿发生发育中的作用。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李敏启教授做了题为“活性维生素D诱导迷你型塑造骨形成“的专题报告,介绍了通过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艾地骨化醇)诱导,不依存于破骨细胞存在的新骨形成即迷你型塑造骨形成现象,为研发新的骨质疏松治疗药剂提供了科学依据。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孙宏晨教授做了题为“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靶向杀伤癌细胞作用研究”的报告,阐述了携带紫杉醇的二茂铁基维甲酸胶束具有良好的宝箱抗肿瘤效应,并可发挥维甲酸与紫杉醇的协同作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陈峰博士做了题为“口腔相关疾病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宏基因组学是一种使环境样品中全部DNA都被测序的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中国幼儿猖狂龋及种植体周围炎等多种疾病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组进行了研究发现一系列与口腔疾病相关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同时对于口腔微生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会议还组织了国内口腔医学中青年专家为主的大会发言,交流研究成果。其中肿瘤生物学专场中,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贾荣教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王智教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郭继华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张蕾副主任医师参与了大会发言;遗传、发育与微环境专场中,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闫福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范志朋教授,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孙瑶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马俊青主任医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程磊副教授参与了大会发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场中,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杨丕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李昂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刘怡教授,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吴训伟研究员,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临床学院韩发彬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胡雪峰副教授,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魏褔兰副教授,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杨国利副研究员进行了大会发言。
此外,大会共收到会议投稿146篇,与以上所有特邀发言、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的摘要共同编辑成册《2015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并在146篇会议投稿中通过副主委网络评选推荐的方法产生了14为大会发言人,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李文文博士,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潘克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何智妍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孙静博士,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刘麒麟博士,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刘艺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胡成虎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林淑贤博士,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徐晓薇博士,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张学慧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周建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张文杰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廖立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胡磊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刘世宇博士进行了大会发言。
最后,会议进行了第四届口腔生物医学优秀青年研究奖的评选,年轻研究者以实验图片为基础展示他们在研究中的收获、感悟及研究中的酸甜苦辣,以口腔生物优秀青年研究奖评选形式进行,为我国致力于口腔生物医学研究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提供学术交流、分享科研成果的平台。经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委员在各单位遴选推荐,共有34名候选人入围参加最终评选。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组织了16位国内外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吕珑薇、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刘世宇获得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朱钊、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魏褔兰、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刁树获得二等奖;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吴志芳、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廖立、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胡景超、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裴雯、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刘涵获得三等奖;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方翊等14人获得优秀奖。
本次学术年会是我国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顶级学术盛会,来自国际、国内的知名专家及青年科研工作者汇报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可喜的是来自国内原创性研究越来越多,年轻的研究者快速成长,更是为我国口腔生物医学发展展示更加美好的前景和未来。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必将为口腔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起到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
201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