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专委会
下载中心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主 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 办:南京医科大学
承 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协 办:中华口腔医学会
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
编 辑:《口腔生物医学》编辑
委员会
主 编:徐 艳 叶 玲
地 址: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邮 编:210029
电 话:025-69593161
传 真:025-69593161
电子邮件:kqswyx@126.com
国内刊号:CN 32-1813/R
国际刊号:ISSN 1674-8603
邮发代号:28-6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3200004100303
《口腔生物医学》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国内首本关于口腔生物医学的专业学术期刊,前身是1986年创刊的《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起,《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更名为《口腔生物医学》。批准文号:新出审字[2009]593号。
《口腔生物医学》及时报道国内外口腔生物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相关成果。开设的栏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文摘、消息等。投稿范围:以口腔基础医学为主的论著和综述,涉及口腔生物医学内容的口腔临床医学类文章亦可。
...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上一期
述评
细胞外囊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牛书田 杨英芝 徐赫伟 吴乐楠 任永正 杨晓姗 刘世宇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21-126.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类因多种原因导致部分神经元功能丧失并最终死亡,进而引发相关功能缺失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创伤或缺血等因素引起的神经损伤同样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细胞外囊泡(EVs)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和神经损伤修复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EVs的生物学特性,阐述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和神经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论著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通过MEK/ERK/MLCK/MLC2途径破坏口腔上皮屏障功能的机制初探
钱文博 郝新宇 孙颖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27-134.
摘要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脂多糖(LPS)构建的炎症微环境中口腔上皮紧密连接(TJ)蛋白的表达变化与调控机制以及上述变化对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6例牙周炎患者和14例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等TJ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2(MLC2)等信号分子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和临床附着丧失(CAL)的相关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U0126或MLCK抑制剂ML7预处理后,采用P. gingivalis LPS刺激人口腔角化细胞(HOKs),测量跨上皮电阻(TEER)值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4(FD4)的渗透系数,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ZO-1和信号分子MEK、p-MEK、ERK、p-ERK、MLCK、MLC2、p-MLC2表达水平。结果:与牙周健康者相比,牙周炎患者牙龈上皮细胞中,Occludin和ZO-1的胞膜表达降低,Occludin的胞质表达增高,ZO-1的胞质表达降低,MLCK和MLC2在胞质表达增强(P<0.05)。Occludin、ZO-1在胞膜的表达与GI、PD、CAL呈负相关(P<0.05),MLCK、MLC2与GI、PD、CAL呈正相关(P<0.05)。P. gingivalis LPS刺激6 h后,HOKs的TEER值降低,FD4的渗透系数增加,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 gingivalis LPS刺激1 h后,p-MEK/MEK、p-ERK/ERK、MLCK和p-MLC2/MLC2水平增高(P<0.05),加入U0126或ML7后,上述信号分子表达降低,TJ蛋白表达升高,TEER值增加,渗透系数减小(P<0.05)。结论:P. gingivalis LPS可能通过MEK/ERK/MLCK/MLC2途径调控口腔上皮TJ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进而破坏上皮屏障功能。
十二烷基磺酸钠清除根管内Vitapex糊剂的实验研究
郁皓文 李娜 吴锦涛 李泽汉 闫明 于金华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35-140.
摘要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十二烷基磺酸钠(SDSn)溶液对根管内Vitapex糊剂的清除效率。方法:通过X线目的:研究十二烷基磺酸钠(SDSn)溶液对根管内Vitapex糊剂的清除效率。方法:通过X线片计算根管冲洗前后Vitapex糊剂面积,比较不同冲洗方案下根管内Vitapex糊剂的清除率。选用直根管模块,筛选出SDSn清除根管内Vitapex糊剂最佳浓度;比较蒸馏水、1% NaClO、17% EDTA、7%马来酸(MA)、10%柠檬酸(CA)、1% SDSn等液体对直根管内Vitapex糊剂的清除效率;比较1% NaClO+H锉(HF)、1% NaClO+Gentlefile Brush(GF)、1% SDSn+HF、1% SDSn+GF等不同器械联合溶液对直根管内Vitapex糊剂的清除效率。选用25°弯曲根管模块,比较1% NaClO+双向开口冲洗针、1% NaClO+IrriFlex冲洗针、1% SDSn+双向开口冲洗针、1% SDSn+IrriFlex冲洗针等不同冲洗针联合溶液对弯根管内Vitapex糊剂的清除效率。结果:1% SDSn对根管内Vitapex糊剂清除率高于0.1% SDSn(P<0.05),与5%SDSn和10%SDSn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1% SDSn对根管内Vitapex糊剂清除率均高于1% NaClO、17% EDTA、7% MA、10% CA(P<0.05);在直根管,Gentlefile Brush的使用显著提高了1% NaClO组的清除率(P<0.05),而并未显著提高1% SDSn组的清除率(P>0.05);在弯曲根管中下段,1% SDSn+IrriFlex冲洗针的清除率显著高于1% SDSn+双向开口针头(P<0.05)。结论:1% SDSn对根管内Vitapex糊剂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对于直根管,使用1% SDSn联合Gentlefile Brush能提高Vitapex糊剂的清除率;对于弯曲根管中下段,使用1% SDSn联合IrriFlex冲洗针头能有效提高Vitapex糊剂的清除率。
白藜芦醇/介孔二氧化硅/双相磷酸钙复合微球的制备及特性
孙素 颜廷亭 彭浩然 晏莺 张婧婷 刘彦 周静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41-149.
摘要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Res)/介孔二氧化硅(MSNs)/双相磷酸钙(BCP)复合微球,检测其理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乳液聚合和硬模板法制备MSNs空心微球并负载Res和BCP,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微球支架的微观结构,通过比表面积及孔隙度测试分析微球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分析支架的内部化学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XRD)分析支架的物质组成,通过药物释放性能测试Res药物释放量,通过降解性能测试分析支架的降解能力。将复合微球支架浸提液与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共培养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通过SEM观察细胞黏附评估复合微球支架对hDPSC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TEM观察到MSNs的分散性较好,SEM观察到MSNs与BCP形成良好的结合。比表面积及孔隙度测试结果表明微球具有超小尺寸的介孔孔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FTIR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微球支架中存在羟基磷灰石(HAp)、β-磷酸三钙(β-TCP)、Res和二氧化硅(SiO2)。XRD图谱表明Res/MSNs/BCP支架材料中有HAp、β-TCP和SiO2的特征峰。不同质量Res药物释放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释放浓度逐渐平稳,随着负载的Res质量增加释放量增大(P<0.05)。降解实验结果显示MSNs的降解速率最慢,而BCP降解速率较快,MSNs/BCP的降解速率介于MSNs和BCP之间,初期降解速度较快,21 d后降解率逐渐平稳(P<0.05)。CCK-8结果显示,负载不同质量Res的复合支架材料的1.0%浸提液无细胞毒性,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hDPSCs细胞活力降低(P<0.05)。细胞黏附结果显示,复合微球支架材料的表面结构适合hDPSCs的黏附和生长。结论:Res/MSNs/BCP复合微球支架具有良好的表征及理化性,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
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在口腔鳞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韩冰 张伟 俞辉明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50-154.
摘要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HAG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235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HAGR比值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用于评估OSCC患者的总体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用于观察患者某一特定时间点的生存概率。结果:HAGR值与患者性别(P=0.001 3)、T分期(P=0.021 8)、BMI值(P=0.024 7)及病理分级(P=0.024 7)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表明HAGR与患者总体生存率(P<0. 001)及无病生存率相关(P<0. 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分期(P=0.003)、N分期(P=0.003)及HAGR比值(P=0.009)是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列线图显示与T分期及N分期相比,HAGR在预测生存率上仍然具有较大的权重。结论:术前HAGR比值可作为预后指标用于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重度低龄儿童龋慢性疾病管理模式下口腔科全麻技术实施前后患龋风险观察分析
贡敏 蔡晨星 高素玉 唐亚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55-159.
摘要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管理(CDM)模式下口腔科全麻技术(DGA)对重度低龄儿童龋(SECC)患龋风险的影响,为临床SECC综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3~5岁SECC患儿,采用Cariostat法检测全麻治疗前后致龋菌产酸能力,记录菌斑指数,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喂养习惯、口腔卫生等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龋风险相关因素,比较术前及术后3、6、9个月的口腔微环境变化。结果:喂养方式、断夜奶时间、睡前进食习惯、进食含糖食品或饮料频率、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家长监督刷牙、含氟牙膏使用、母亲进食含糖食品或饮料频率、母亲刷牙次数、母亲使用牙线、母亲龋齿数均是SECC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3、6、9个月患儿Cariostat值均低于术前(P<0.05),菌斑指数与龋风险呈正相关(P<0.001)。结论:DGA联合CDM可有效降低SECC患儿的龋活跃性,改善口腔微环境,但需长期随访以评估其持续效果。
3D打印全程导板在口腔种植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钟飞 安玉林 朱镇 江烨 闫学敏 吴凤萍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60-164.
摘要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3D打印全程导板辅助口腔种植手术的精准度,评价其在口腔种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镇江市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41例种植手术,共60颗牙,分成2组:3D打印全程导板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每组各30颗牙。术前拍摄CBCT,2组均进行常规口扫,应用“Dentiq Guide种植导板软件”进行设计,导板组采用3D打印种植全程导板,常规组按照“Dentiq Guide种植导板软件”的设计位置进行常规种植手术。术后即刻拍摄CBCT,应用“Dentiq Guide种植导板软件”将术前、术后CBCT重叠,测量术前设计种植体与术后实际种植体位置,计算两者之间的位置差异,比较使用3D打印种植全程导板和常规种植准确度及术后反应。结果:2组在颊舌向角度、种植体颈部、根部近远中向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板组误差小于常规种植组;术后疼痛方面,导板组也明显轻于常规种植组(P<0.01);2组在近远中向角度误差及术后肿胀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小于常规种植组;而在种植体植入深度及种植体颈部、根部颊舌向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种植手术,在手术精确度及术后反应方面均优于经验丰富种植医生的常规种植,能实现以修复为导向的精准种植。
综述
转录因子EB通过调节自噬溶酶体途径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叶凤鸣 蔡青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65-170.
摘要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噬溶酶体途径是细胞降解功能失调蛋白和细胞器的主要机制,在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应对外界应激中起着关键作用。转录因子EB作为自噬和溶酶体生物发生的主要调节剂,能够激活一系列与溶酶体和自噬有关的基因,这不仅促进了溶酶体的生成和功能,也加强了自噬体的形成和自噬降解效率,这使得其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比如骨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炎症性肠病和口腔炎症性疾病等。本文重点总结了TFEB的功能及其在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为靶向疾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思路。
牙髓再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胡燕飞 乔新 杨德琴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71-175.
摘要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总结了目前促牙髓再血管化的相关策略,并讨论在该过程中的关键干细胞、信号分子和支架材料,以及牙髓神经再生与血管再生的关系,以期为未来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牙周膜干细胞在外泌体介导的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双重角色
张承鹏 顾永春
口腔生物医学. 2025, 16(3): 176-180.
摘要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周膜干细胞(PDLSC)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外泌体介导的牙周组织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DLSC通过分泌外泌体促进骨形成、血管新生及抗炎等过程,通过接受外源性外泌体调控其再生行为。本文对PDLSC在外泌体介导的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未来应用。
编辑部公告
关于《口腔生物医学》变更刊期和页码的通知
(2023-10-07)
202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杰青优青论坛 会议及征文通知(第一轮)
(2020-09-23)
关于编辑部恢复正常办公的通知
(2020-04-01)
第十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 会议及征文通知(第一轮)
(2020-02-13)
关于《口腔生物医学》变更刊期和页码的通知
(2023-10-07)
关于疫情期间编辑部办公的通知
(2020-02-11)
本网站启用一级域名
(2016-12-27)
2016国际口腔及颅颌前沿研究研讨会暨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年会会议纪要
(2016-12-21)
2016年第一届口腔生物医学新锐奖获奖名单
(2016-12-21)
2016年第五届口腔生物医学优秀青年研究奖获奖名单
(2016-12-21)
更多...
下载中心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须知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公司
口腔医学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